毒辣的陽光,聒噪的蟬鳴,濃密的樹蔭,都在宣告著2025年的旅程已行至過半?;仡^看,上半年的汽車行業品嘗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帶來的甜蜜滋味,卻也在“內卷”的陣痛中不斷反省與糾偏。
今年上半年,行業迎來了產銷(1~4月)突破千萬輛的歷史時刻,也被迫面臨全球貿易的重重壁壘;半固態電池、智能輔助駕駛、超快充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車圈淘汰賽”仍然在殘酷進行;車企紛紛加速資源整合步伐,相關部門開始對各種不規范行為“撥亂反正”……可以說,中國汽車產業雖身處混沌,卻篤定向前,走向澄明之境。本報通過10個關鍵詞,和讀者一同回顧汽車行業不平凡的上半年。
01
加力擴圍
政策組合拳激發市場潛力
1月8日,“兩新”政策在萬眾矚目中正式發布,給整個汽車市場吃下“定心丸”。政策對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加力擴圍:一是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納入可申請報廢更新補貼的舊車范圍;二是將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范圍擴大至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貨車,并將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等補貼標準。隨后,商務部等8部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范圍和標準,并對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標準上限做出明確規定。
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再度提及汽車消費,明確提出要推動汽車等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同時就二手車市場發展提出明確指示。
隨著政策的持續落地,汽車以舊換新成效顯著。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已達412萬份。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表示,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將貫穿全年實施,將在7月下達今年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無疑對下半年車市發展帶來極大利好。
02
貿易壁壘
全球化遭遇逆風考驗
將目光轉向海外,今年以來,持續升級的關稅風暴席卷全球汽車產業,蝴蝶效應正迅速擴散。今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以及發動機、變速器、動力總成零部件、電子元件等關鍵零部件加征關稅。4月3日,針對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政策正式落地。隨后,5月3日,美國開始正式對關鍵進口零部件征收25%的關稅。
今年上半年,加拿大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征收附加關稅之事也有所進展。去年10月,加拿大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100%附加稅正式生效。當日,加拿大還宣布了將于10月22日對中國進口鋼鋁制品正式加征25%附加稅的最終產品清單。今年6月,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構(DSB)同意中方申請,就裁決加拿大對中國原產電動汽車、鋼鐵及鋁制品等產品征收附加關稅措施問題設立爭端解決小組。
與此同時,歷經近兩年的中歐電動汽車反補貼談判正在持續推進。4月,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中歐雙方同意盡快重啟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價格承諾談判。6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稱,中歐雙方電動汽車案價格承諾磋商已進入最后階段。日前,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兼總經理張琳稱,中歐關于進口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反補貼關稅案談判的技術部分已基本完成。
如今,不計后果的“關稅戰”已然給全球汽車產業帶來重創。今年5月,英國對美國的汽車出口量同比大幅下滑55.4%,是自1949年以來的最低單月水平;日本對美汽車出口也出現24.7%的同比下滑。不過,中國汽車積極開拓新市場、新機遇,1~5月依然實現285.3萬輛出口,同比增長16.8%。
03
智駕平權
開啟“全民智駕”元年
“2025年將成為全民智駕元年!”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的一句豪言,正式拉開了2025年智駕平權的帷幕。
2月,比亞迪重磅發布全民智駕戰略,10萬元以上車型全系標配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10萬元以下車型也將多數搭載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同一時間,長安汽車發布“北斗天樞2.0”計劃,2025年之后將不再開發非數智車型,未來3年新車將全系標配智駕接口,并預計在今年8月推出10萬元級別搭載激光雷達新車型。吉利汽車緊隨其后,發布智駕解決方案“千里浩瀚”,將覆蓋吉利全系不同價位車型。作為新勢力的零跑汽車也不甘示弱,喊出“智駕全民化”口號,把端到端智駕系統入門價格拉至15萬元以內。
當輔助駕駛成為全民標配,帶來的不僅是輔助駕駛的規?;l展,更是對全民認知的全面顛覆。當用戶對輔助駕駛認知從“少數人的選配”到“所有人的標配”,所有車企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必然加入輔助駕駛領域的競賽,推動輔助駕駛更快、更廣落地。
04
加嚴監管
一場事故引出智駕強監管
3月,一個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把輔助駕駛送上審判臺。面對越燒越烈的輔助駕駛“虛火”,工信部果斷出手,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深刻領會《通知》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2025上海車展前夕,行業上下紛紛調整宣傳口徑,“高階智駕”重新回歸“輔助駕駛”,“全民智駕”似乎半路夭折。實則不然。此次對宣傳術語的規范,一方面是為避免消費者認知的偏差,更是讓行業將目光重新聚焦在技術突破與用戶安全,推動智能駕駛回歸理性發展道路。
智能駕駛風波暫平,“零公里二手車”的銷售套路又浮出水面。5月,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采訪中痛批“零公里二手車”亂象,并表示二手車平臺上有三四千個賣家在銷售此類車型。隨后,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召開專題座談會,明確要求打擊虛假銷售、套取補貼等違規行為,并強化車輛登記信息溯源管理。
05
齊反“內卷”
行業上下呼吁終結無序競爭
時至今日,汽車行業“價格戰”已持續兩年有余,一輪又一輪的降價早已沖破行業發展底線,異化為低質、無序的“內卷式”競爭。5月,新一輪“價格戰”來襲,降價幅度、參與企業數量超出此前。
5月3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出倡議,呼吁全行業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嚴格遵從公平競爭原則,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優勢企業不為壟斷市場擠壓其他主體生存空間、損害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企業不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擾亂市場秩序、損害行業和消費者根本利益。
隨后,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態,贊同并支持中汽協倡議,同時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針對當前汽車行業存在的內卷式競爭現象,商務部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強綜合整治與合規引導,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行業主管部門的強硬表態,能否讓新一輪“價格戰”踩下“剎車”?數據顯示,1~5月,汽車行業利潤1781億元,同比下降11.9%;利潤率4.3%,低于下游工業企業5.7%的利潤率。下半年車市若想回歸健康發展,光“踩剎車”還不夠,還要將“內卷式”競爭徹底根除。
06
縮短賬期
共建良好產業生態
此輪“反內卷”并未只停留于口頭,而是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開始付諸于行動,整車企業接踵而來的“賬期承諾”便是第一步。
6月1日,《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正式實施。其中要求,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應自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6月10日開始,幾乎所有主流車企均公開承諾,供應商賬期不超過60天。
隨后,針對面臨價格倒掛、壓庫等問題的經銷商群體,廣汽、寶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一汽奧迪、悅達起亞等部分車企又公開承諾,60天內完成經銷商返利兌現。6月23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對此發布倡議,呼吁汽車生產廠家優化返利政策、縮短返利兌現賬期,所有品牌都將返利兌現賬期調整為不超過30天,構建車企與經銷商互信共贏的合作生態。
07
標準升級
提高電動化、智能化安全底線
今年以來,為推進汽車業高質量發展,有關部門除了就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夸大宣傳、銷售套路等亂象加強監管外,更是從產品安全標準入手,倒逼企業專注核心技術研發,推動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4月,工信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正式發布,將于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電池新國標主要修訂了熱擴散測試的技術要求,由“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修訂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另外,新增了底部撞擊測試,考查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新增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在智能化發展上,工信部在《2025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中特別強調,加快自動駕駛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研制。此外,還將加快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緊急制動系統等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修訂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標準,推動倒車輔助等標準研制,提升駕駛輔助產品安全水平。
08
加快整合
協同資源降本增效
從2月公告重組,到6月“暫不涉及相關資產和業務重組”,東風與長安兩大汽車央企的分分合合也是半年汽車行業的熱點話題。
2月,東風汽車集團和兵裝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母公司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3月,東風集團股份在2024年業績溝通會上表示,整合正在進行中。4月,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透露,重組方案已基本完成,并強調不會影響長安既定戰略。直至6月,東風系、長安系公司同步公告,重組方案就此擱置,長安升級為獨立央企。
除東風、長安的合并風波外,今年上半年,多家車企啟動內部整合舉措。其中,吉利推動極氪品牌私有化,實現極氪與吉利汽車的完全合并;奇瑞對旗下子公司雄獅科技、大卓智能與研發總院相關業務進行整合,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蔚來旗下樂道、螢火蟲子品牌被深度整合至蔚來主品牌體系……企業組織架構調整的背后,實則是對汽車產業資源整合的深度考量,通過提高產業集中度,集中研發、制造和市場等優勢資源,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汽車企業。
09
兆瓦閃充
10分鐘補能時代到來
市場環境再復雜多變,也無法撼動行業在技術上的持續發展。今年以來,隨著華為、比亞迪等企業相繼發布兆瓦級充電解決方案,行業掀起“兆瓦超充熱”,用戶的補能焦慮正在逐步得到緩解。
3月,比亞迪發布兆瓦閃充技術,可實現充電功率1兆瓦,實現全球量產最高峰值充電速度1秒2公里,并率先應用于漢L、唐L車型。4月,華為發布全液冷兆瓦超充解決方案,峰值功率達1.5兆瓦,最大充電電流高達2400A,僅需15分鐘就能讓300度的電池包完成滿電循環,補能效率較傳統快充樁提升近4倍。同月,極氪發布V4極充兆瓦樁,單槍峰值功率達1.3兆瓦,單槍峰值電流1300A。
目前,各大企業正爭分奪秒布局兆瓦超充站,搶占兆瓦超充先機。比亞迪在宣布自檢4000座兆瓦閃充站后,先后與小桔充電、新電途等充電運營商展開合作,共建兆瓦閃充樁。極氪首個V4極充兆瓦站則已落地杭州,后續計劃在深圳等核心城市推進試點。華為選擇聚焦礦山、港口、干線物流等高頻作業場景,與東風、北奔等車企合作,開發超充重卡,與順豐、京東等企業共同部署電動重卡。
010
電車下鄉
新五年再啟程
6月,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通知,組織開展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自2020年啟動以來,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已有力帶動新能源汽車年均銷售超100萬輛,支撐了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進入第6個年頭,新能源汽車下鄉展現出新面貌。
此次入圍的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共124款,是自該活動啟動以來首次突破百款車型。車型數量增加的同時,下鄉車型種類也更加豐富。今年,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蔚來ES6和ET5等高端車型均被納入車型目錄,釋放下沉市場高端消費潛力。
與此同時,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還將與汽車以舊換新、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試點等工作形成協同效應,補足縣域市場在補能網絡等領域的缺陷。